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教学科研

自己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

自己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

李元昌

今天跟各位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,可以用“荣幸”这个词。我有一个申明,大家不要认为我是什么教授,我实质就是农村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,今年教龄四十二年了,在农村干了三十二年。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很有效的方法》。前些天唐老师邀请我跟大家交流,正赶上我在写一篇稿子。这几天感触比较深,就把这几天的思考向大家汇报汇报。

有一回于老师找到我,他很急,学校让他出一节公开课,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准备了这节课,他把名师上课的录像反复看了四五遍,把这老师上课的语言都背下来了,甚至自己对着镜子描摹这个老师的动作。他以为这节课上得很出彩,结果课上完以后,与他自己想象的落差太大,大家的评价也不太高。所以这个老师找到我之后呢,就说出了他的苦衷。他说:“李老师呀,我在书上查了一些方法;我看录像,请教一些名师,又交给了我一些方法。讲这节课的时候,我把人家的录像我都全部给搬到课堂上了,为什么我的效果咋就这么差呢?”后来我就和他说,“你使用的方法不是你自己的方法,所以你的效果就差。教学方法产生的根本的原因,就是要根据学生。教学方法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方法,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。因此就要因人而法,因生而法。学生不同,方法也应该不同。”所以我跟他这样说:“非常好的方法、非常有效的方法是谁的方法?我说不是那个大家的方法,也不是那个名师的方法,就是我们自己的方法是最后的方法。”

我说的这个观点之一就是什么呢?为什么说自己的方法是非常好的方法呢?因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产生,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上。我们研究方法,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。学生情况不同了,同一方法的效果也不同。因此,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研究这个教学方法。这样我们的方法就和学生的学习结合得比较紧密,效果也比较好。

我们当语文老师的,有一个头疼的问题:在小学的时候,学生的错别字还比较少,一到初中,学生的错别字就多。我们以前在批学生的作文,发现学生有一个错别字,就在错字上打个叉,告诉学生说这个字错的,要求学生把错字改正过来。我们第一次给他打上叉,学生就改过来了,当我们再批到第二篇作文的时候,又遇到这个字,发现学生又把这个字写错了。我们再把它改过来。第三次作文没出现,第四次作文的时候又出现了。为什么学生的错别字改正不过来呢?后来我就考虑,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我们老师给指出了的,学生自己本身并没有参与纠正自己错字的过程,所以他的印象就淡薄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以后就改变了批改错别字的方法。我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发现了错字,就不在错字上打叉,在错字所在的行对应的眉批上打个叉,告诉学生,这一行里面有个错字。到底哪个字错的,你自己去找。如果要是两个错字,我就写过叉平方;如果是三错字,我就写叉立方。学生发现叉立方,就在那行找三个错字,打上叉,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到眉批上。通过这种形式来修改学生的错别字,他重复就少了,学生的印象就深了。同时我还有个规定,在纠正错别字的时候学生不要互相帮助,要靠自己独立完成。靠什么,就靠字典。我记得呀有几个学生,自己把几个错字找出来,搬出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对。当时有人提出,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笨。我就说,这不笨。用字典对的学生,是些什么样的学生呢?平时在学习上马马虎虎,粗枝大叶,遇到几个字多一点也可,少一点也行。把竖写成钩也不算错,把钩变成竖也对。因此,他对那一行的字掌握得都马马虎虎。而通过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对,他就是对这个字重新认识,巩固这样一个过程。因此,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错别字的量减少了。我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来纠正学生的错别字?因为这是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,我采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,效果就比较好。这种方法不是别人的,那就是我要解决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想出来的。

第二点,自己创造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,它能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。其实一个教学方法的产生,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: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,解决问题。当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,一种新的方法就产生了。有的人哪,感觉创造教学方法比较难,原因何在呢?他们在教学当中不注意研究问题,有时候他也发现问题了,但他没有作为一个去研究的对象,稀里糊涂的就放弃了。有心的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立足在教学过程中把他破解,那么在破解之后那就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方法。在这里我想解剖一个我教学中的案例来说明。有一天晚上,为了赶第二天的语文课,把作文本给拿家去,我给学生批作文。批到次日凌晨两点多钟。上课的时候,我把作文发下去,我就发现学生把作文本翻开之后看看分,然后往哪儿一放,就没事儿了。当时我非常感慨,我就对学生说:“往日作文批改我不说,今天这次作文批改,蘸着老师的心血写成的,我感觉到并不夸张。你们为啥不认真研究研究老师给你们写的评语?”我这句话说出之后,学生们都低下了头。不一会儿一个学生拿着作文本走到我的面前说:“李老师,你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了‘中心不突出’,你说什么叫‘中心不突出’?”另一个学生也拿着作文本过来对我说:“李老师,你说我的作文‘层次不清楚’,你说什么叫‘层次不清楚’?”学生拿着作文本来问我,把这个问题拿出来,这时我才想: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“中心不突出”,他写的这篇文章主题一定不鲜明。如果他要是知道什么是层次不清楚,就一定会写得有条有理。这就说明在作文批语上存在着问题。学生不了解,因此这种类型的作文批语,基本都是做得无用功。老师费了很多累,熬了很多夜,但是拿出的东西学生接受不了。当时我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:怎样改变作文的批改方法,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。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,我把主要的力量、意识都调整到这方面来,到后来研究出一种方法叫做“点改法”。什么叫“点改法”?就是老师点、修改提高的路子,让学生自己去探索。在1997年《中学语文教学》一至六期,我每期八千字介绍这个“点改法”。这几篇文章发表之后,就被别人上网了,我是在99年才发现被别人上网了。这里面的“点”就是点拨的“点”,“改”就是改正的“改”。为什么叫“点改法”呢?就是老师“点”,学生自己去“改”。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说明。有一次作文,要求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,有几个学生开头就写绕弯,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,我并没有直接写出“作文不符合要求,开头又绕弯”这样的话,而是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去答。第一道题是这样出的:本次作为开头的要求是__________,学生就会填“开门见山”、“单刀直入”这样的话。第二题就是在你读过的文章中或学过的课文中,把符合这个开头要求的文章题目写在下面。学生看了这个题之后,他就翻自己的课本,看已经学过的文章哪些是开门见山,学生之间进行研究。那么在他自己读过的文章当中,哪些文章也属于开门见山。他们找出来之后,把文章的题目写在下面。其实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的时候,就是在学习“怎样的文章开头就是‘开门见山’”。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。第三题,按照我们的要求,检查自己作文的开头,看你的作文开头存在什么样的问题。这时候学生读了几篇开头是开门见山的文章了,再看自己的作文开头,他就明白了自己作文开头绕弯了,他就写上自己作文开头绕弯了。第四题就是根据答上面几道题的体会和这次作文的要求,请你重新设计作文开头。这样学生也具备能力。就通过这一步步的点,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提高自己,这种方法就叫“点改法”。

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。以前在初三的语文课本上,选了好多“松树的风格”。在教师解释前,有的学生就想着仿照陶铸写《松树的风格》的手法,歌颂老师。他写了一篇文章叫《蜡烛赞》,他在这篇文章里面赞美蜡烛洁白无瑕,赞美蜡烛一心一意,赞美蜡烛燃烧自己奉献别人的这种精神。他写蜡烛写了六七百字,到结尾的时候就这样说:老师呀,您就是蜡烛,我们歌颂蜡烛就是在赞美我们的老师。这篇文章老师就涉及到这么点儿,通篇都是歌颂蜡烛,显然他运用象征的手法在这里面就存在问题。没有老师这一部分文章就显得很空。我并没有在结尾处批上“你运用象征手法运用得不对”或者是“文章内容空洞”,因为这样批之后学生依然是不知解。在这里我就出三道题让学生来答。第一道题就是阅读《松树的风格》回答下面的问题(共三道小题):一松树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,让学生填写内容。二共产主义者的风格是___________;三共产主义者的风格与松树的风格的相似点也就是象征点是____________。因为这个时候学生掌握了运用象征的手法要找准象征点,那么这篇文章就解决了。因为这篇文章学生刚学过不久,印象比较深刻,这三个题学生答得都比较顺利。第二大题是阅读自己的作文,回答下面的问题(也是三小题):第一题是蜡烛的精神是__________,学生很容易答上,因为他自己写的答上了。二教师的精神是__________,他没写空着。三教师的精神与蜡烛的精神的象征点是__________,他没写教师(的精神又)怎么在二者之间找出象征点呢,也就空上了。其实我设计的第一题,就是要他带着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来阅读《松树的风格》,把他应该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基本手法学到手。他重新阅读《松树的风格》之后,把注意点放到这方面,回过头来再读自己的作文。你也想要仿照陶铸的这种写法来写作文,他就找到自己缺啥,因为陶铸既写了松树的风格又写了共产主义者的风格,他呢自己就感觉到,我只写了蜡烛的精神,没有写老师的精神,因此这也出现了第三题,就是根据答上两题的体会,请你写出这篇作文的修改计划。这个学生就在下面这样写了,陶铸《松树的风格》他运用松树的风格象征共产主义者的风格,来歌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,他既写了松树的风格,又写了共产主义者的风格,我也想用象征的手法用蜡烛来歌颂老师,而我只写了蜡烛没有写老师,二者之间找不到象征点。我怎样才能完成这篇作文呢?我想要要素,写蜡烛的精神,然后再补上写老师的这一部分,在二者之间还要选准相似点,这样才能用蜡烛作为象征来歌颂老师。这种方法一实行之后,首先就是学生认真阅读老师的作文批改了。他读了之后又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作文,按照老师的点拨,他们在思考当中对问题也就解决了。所以这种“点改法”一出现之后,很明显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能力。

那时候我还在农村的学校,省里面就开始推广我这个“点改法”,并且在外县进行实验。和对比班进行了对比,采取“点改法”批改作文的,高出对比班学生的作文8分左右。河南伊川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看现我发的这几篇文章,他们在高中搞了“点改法”实验,结果采取“点改法”批改作文的班级高考作文高出对比班4分。我不知道这个情况,后来他们打听到我的通讯处,给我写了信,我才了解到这方面的情况。这个“点改法”看来,年级越高的学生收到的效果就越大。所以,这个“点改法”的出现,就是我发现了我们作文批改中问题。我在作文批改中我力图要解决这个问题。我要是按照以前的那种的方式,就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这个问题。所以自己下了一番苦功。到后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,一个新的方法就出现了。

近期近我在我们省里面一些学校,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,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能力,在教研组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。要求每个老师都提出一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研究。有的学校的老师就提出:怎样通过作文批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他是个数学老师,以前的数学作业是本式的,他发现这个问题:在班上一个学习好的学生把作业做对了,全班几乎就全对;如果这个学生把某道题做错了,那么全班几乎全错。他就是说明,很多学生的作业并不是独立思考的,因此他就要对作业进行改革。他首先把本式的作业变成活页纸的作业,每当做作业时老师把题目给打出来,然后发给学生。他的作业纸设计一个栏目叫“错题重做栏”。如果这次作业是五道题,一个学生第五道题做错了,他只得八十分。隔了一两天之后,老师在“错题重做栏”当中出一道类似的题,学生如果能独立做对了,再把这二十分给补上。给学生一个改造错误、提高能力这么一个缓冲的时间。他如果做作业问题就是想要反馈知识,真正掌握。另外他借鉴“点改法” 改革了作业批改方式。以前数学作业遇到一个错题,老师就在那道题上打个叉,学生明知道那道题错了却不知错在哪儿。因此老师批改了有时学生还不断问。一个学生在计算一道题的时候,2倍和平方公式运用导致计算错误,这个老师就在这道题写批语的时候写道:请写出2倍和公式。根据这个公式的关系检查计算各步。学生看了老师这个批语之后,首先把2倍和公式写上,写上之后他就认真研究2倍和公式到底是个什么关系。以前可能他在这方面学习出现问题了,导致这道题计算错了,老师要求他去认真研究这个关系,他就可能研究比较认真了。他把2倍和公式内部关系掌握了之后,就开始检查他的计算题,一步一步地检查,到后来他发现第三步错了,是什么原因呢?是2倍和公式它们的关系没有理解好,他自己写错了。这么作业的批改,就促进了学生的学习,因此他这一种方法就产生了。

另一个老师他设计研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出检测题,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。以前他每讲完一个单元,老师自己给学生出检测题,考学生。后来这个老师改变了方法,单元讲完了要求全班的学生每个人都要出一套单元检测题。学生接到这个任务之后,学生当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?学生又把这个单元自己认真的学了一遍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,他才把题拿出来。有的学生感觉自己拿出来的题水平低,他又阅读了一些资料,修改自己出的题。开始的时候,老师是在学生出的题中选题,组成检测题,被选上题的学生就感觉到十分幸福。以后这个老师讲完单元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出检测题,他就取消了单元考试。他说,我的学生都能把题出出来了,我还考他干什么呢?以后期中考试他也取消了,他就把期中考试的时间拿出来让学生出检测题。一学期他就保留一个期末考试,通过这个班级的成绩与其他班级的成绩对比,这个班级的成绩提高的程度很大。通过这几个例子说明,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,因为我们的方法就是要研究要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。我们发现问题了,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,那么新的方法就在其中孕育。当把这些问题解决之后,一个新的方法就出现了。

学校简介 | 加入收藏夹 | 设为首页 | 留言咨询